close
北京教育十三五規劃:支持部分高校轉移至天津、河北

據中新網9月28日報道,未來5年,北京將疏解部分高等教育功能,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屬高校通過整體搬遷等方式向郊區或河北、天津轉移,以減少教育對外來人口的吸引。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金碩/攝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近日正式公佈。《規劃》強調,要促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引導教育資源佈局不斷優化,整體提升區域教育發展水平。

《規劃》指出,北京將疏解部分高等教育功能。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不再擴大高等教育辦學規模,不再新設立或新升格普通高等學校,高等教育學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積;城六區高等教育不再校內擴建;不再擴大普通高等學校成人教育、網絡教育、自考助學的面授教育規模。

“將在疏解中優化高校佈局和辦學結構,整體提升辦學水平。”該負責人表示,將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屬高校通過整體搬遷、辦分校、聯合辦學等多種方式向郊區或河北、天津轉移疏解;推進良鄉、沙河高教園區建設,支持入駐高校本科生基本教學功能和部分實驗室遷入;老校區向研究生培養基地、研發創新基地和重要智庫轉型。

部分職業教育功能,也將向北京郊區、河北等地轉移。

根據《規劃》,北京不會再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辦學規模,不再新設立中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積,中等職業學校不再校內擴建;將以區政府為主,疏解城市功能核心區的中等職業學校向郊區轉移;將有序推動職業教育學校發展重心向河北轉移,鼓勵中等職業學校在河北獨立或合作發展。

“北京將通過減少教育對外來人口的吸引,發揮教育在人口調控中的積極作用。”該負責人介紹,將壓縮市屬高校京外招生人數,普通高校不再新增招收京外生源的成人教育機構和辦學功能,將壓縮中等職業學校京外招生人數;鞏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入學,化解向中心城區流動的壓力。

該負責人強調,將嚴格規范義務教育階段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入學工作,堅持“五證”審核。但同時,支持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遠郊區辦學,接收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

在功能疏解中,北京將加強與天津、河北兩地的教育資源共享。據介紹,將支持組建京津冀不同學科類型的高校聯盟和職業教育集團,建設北京職業教育服務京津冀課程資源庫;支持中小學校通過教育集團、一體化辦學、教育聯盟等形式共建共享;促進北京數字學校面向京津冀地區提供公共教育服務。

人民網今天(28日)刊發文章《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解讀》,文章以問答形式對《規劃》進行瞭詳細分析。其中,對北京將采取的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促進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方面的舉措進行瞭具體介紹。現附全文如下:

1.如何準確認識首都“十三五”教育改革發展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瞭《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並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破解擇校難題,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等方面作出部署。這些年來,北京市將教育作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期待,優先發展教育,取得瞭較大進展。

第一,各級各類教育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發展態勢,城市人力資源水平持續提高。2015年,北京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義務教育毛入學率保持在100%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高考錄取率連續多年保持在80%以上,主要勞動年齡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40%,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5年,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60%。

第二,教育公平邁出新步伐,積極推進“北京教育新地圖”取得成效。16個區縣全部通過國傢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就近入學”成為首都義務教育新常態。積極推進“雙增量”改革,一方面,鼓勵和推動在京高校、教科研部門、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舉辦、參與支持中小學發展;另一方面,增建城鄉一體化學校65所,新增優質學位4萬多個,新建、改擴建200所中小學。妥善解決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問題,出臺《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京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方案》。進一步健全殘障兒童少年入學保障機制。教育資助體系不斷完善。

第三,市民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高。2014年11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調研北京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關負責人指出,北京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難度大、困難多,但通過政府加大投入和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取得瞭明顯成效。2014年12月,21世紀教育研究院等非政府機構針對北京市“嚴格治理小升初‘擇校’亂象”,將“第四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優勝獎授予北京市教委。

第四,教育體制改革取得新成效。深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多元化人才評價機制、多樣化入學選拔錄取方式。義務教育合理劃定招生范圍,提高電腦派位入學比例;建立市級優質教育資源統籌機制,積極推進優質普通高中名額定向分配到區域內初中;擴大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區本科農村專項招生計劃,推行本科普通批大平行志願投檔方式;進一步完善高職單考單招和高會統招形式,繼續擴大高職自主招生規模。普通高中學校辦學特色逐漸形成。職業教育開展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3+2”中高職銜接和職業高中綜合高中班試點工作。高等學校啟動實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高質量就業創業計劃、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計劃。教育督導體制不斷完善,基本構建起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

第五,政府教育投入進一步增加,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持續鞏固。2013年,北京市教育支出318.5億元,增長9.1%,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其中:教育法定支出274.9億元,增長11.4%,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根據2014年的預算草案,2014年我市教育支出346.0億元,增長8.6%。其中:教育法定支出298.1億元,增長8.4%,這充分體現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優先發展教育的決心和努力。

2.首都教育改革發展需要解決哪些新課題?

“十三五”時期是北京市深入貫徹“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也是北京市貫徹落實《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最後五年,是實現規劃綱要目標的終結期,這些都對首都教育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出瞭新要求。

第一,主動服務國傢重大發展戰略,要求教育全面深化綜合改革。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瞭“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等重大戰略部署。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高等學校聚集地,教育需要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第二,精準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要求教育更好發揮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在新的歷史階段,中央明確瞭首都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緊密結合首都產業、就業、人口等佈局調整,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首都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課題。

第三,積極順應國際教育發展潮流,要求教育強化內涵發展。當前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都將教育作為促進智慧增長、可持續增長與包容性增長的基石,更加強調教育的重要性。首都教育要順潮流而動,落實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提升首都教育發展水平,切實打造首都教育的好形象與好品牌。

第四,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待,要求全面推進實現教育現代化。隨著首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高質量、個性化等特點。首都教育要堅持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化綜合改革,合理規劃教育發展的思路和舉措,抓好各項任務落實,全面推進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

3.為什麼說首都教育資源亟待存量調整與增量配置?

隨著城市人口特別是外來人口的快速增長,城鄉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加快,首都教育發展面臨著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和教育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的問題,需要協調推進增加教育資源數量與提升教育資源質量的“雙增量改革”,同步解決“有學上”和“上好學”的問題。

第一,學位供給缺口依然較大。“十二五”期間,北京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平均達到4.5‰,其中外來人口5年間增長瞭119.7萬人,平均每年增長23.6萬人,其增速過快、結構失衡,已成為困擾首都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難題之一。根據北京市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估算,預計未來幾年將增長120多萬人。考慮到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政策的落實,常住人口生育意願有所增強,新生兒數量將顯著增加。未來五年,幼兒園和小學供給總量不足的問題將進一步加劇,學位、師資、校舍等教育資源將再度稀缺。

第二,新的均衡和公平問題將會出現。教育的差距由原來的硬件、教學環境的差異轉為軟件、教學管理隊伍素質的差異。按照現在的編制標準,2019年北京市中小學教師缺口將達到2.8萬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首都人口和生源調控導致教師編制難以增加,師資培養供給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師職業吸引力不強,北京市中小學生均教育經費在全國最高,但教育事業費中人員經費的比重在全國還處於較低的水平。遠郊區教師存在缺編人數多、結構性缺編、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尤其是鄉村學校普遍存在學科結構性極度短缺情況。

4.“十三五”時期,首都教育改革發展的思路是什麼?

“十三五”時期是北京市深入貫徹“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首都教育要繼往開來,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全面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第一,把握階段性特征,“十三五”時期力促教育發展觀念的轉型。首都教育現代化在“十一五”之前是以教育普及和基本辦學條件達標為主要特征的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階段;“十二五”時期進入以推進教育公平為基本特征的全面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階段;“十三五”時期將進入以有質量的公平為基本特征的實現教育現代化階段,以新思維新辦法來推動教育內涵發展將成為首都教育發展的“新常態”。

第二,明確根本任務,“十三五”時期重點解決三個方向性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瞭教育綜合改革的主要目標和重要任務,賦予教育全新的時代特征。因此,“十三五”時期教育要落實中央部署,體現首都特色,妥善處理好三個方向性問題。一是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為基本著眼點,幫助每個人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二是將全面提升教育質量作為教育發展的戰略主題,整體提升首都教育的適應性、貢獻力和競爭力;三是將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動力源泉,大力激發首都教育的蓬勃活力。

第三,在繼承中創新,“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要更加具有階段性特征。“十三五”規劃明確瞭未來五年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即:“到2020年,建成公平、優質、創新、開放的首都教育和先進的學習型城市,全面完成《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教育現代化”。

5.“十三五”時期,首都教育在發展理念上有哪些轉型?

“十三五”時期,首都將進入以有質量的公平為基本特征的實現教育現代化階段。以新思維新辦法來推動教育內涵發展將成為首都教育發展的“新常態”。為此,在發展理念上我們必須強化三重轉型:

一是進一步推動側重要素現代化向側重體系現代化的轉型。以往的首都教育現代化註重的是打基礎、補短板,側重在一段時間內推進某個或某幾個要素的現代化。“十三五”時期,必須更加強調整體協同推進,即著重推進教育制度現代化,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起現代教育治理體系,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加快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和全民學習制度,全面促進教育的普及化、優質化、多樣化、科學化、法制化、信息化、國際化、民主化、終身化。

二是進一步推動側重單向開放向側重雙向開放的轉型。“十三五”期間,我們必須采取更為積極主動的開放態度,以內涵更為豐富的大開放觀促進三個層面的雙向開放:其一,促進首都教育系統與社會其他系統之間的雙向開放。其二,促進教育內部各個系統之間(包括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之間、不同所有制教育之間、中央學校和市屬學校之間)的相互開放。其三,促進區域間(包括北京不同區域間、與京外區域、面向全球)的相互開放。

三是進一步推動側重單一標準化供給向側重優質多元化供給的轉型。加快轉變由政府包辦提供教育服務的單一標準化方式,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委托、市場公平競爭等方式,充分激勵企業、社會組織、學校、個人等多元社會主體參與提供多樣的優質教育服務。

6.與“十二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相比,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在具體的指標設置上有何不同?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教育發展指標中,使用指標主要為入學率、受教育年限、財政投入等,註重教育普及、教育信息化、勞動力素質。“十三五”時期,首都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由於教育現代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目標,相應地也要有不同的指標進行衡量和判斷。“十三五”教育規劃的指標設置是在辦學條件、普及率等可量化指標大多已經實現的情況下重新考慮,需要把一些難以量化的、能夠體現人的現代性、體現教育現代化本質的指標科學合理地設計出來,因此,我們在“十二五”教育規劃原有9個指標的基礎上,新增4個指標,一共形成13個指標。

新增的4個指標分別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用於反映高等教育的普及情況;“義務教育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用於反映義務教育的教師質量;“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比例”,用於反映職業教育的教師質量;“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用於反映公共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這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可見,“十三五”教育規劃既設置瞭反映教育普及的“發展性”指標,如各級各類教育的入學率;也設置瞭反映教育質量的“內涵性”指標,如“義務教育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比例”等,充分體現瞭“十三五”時期的階段性特征。

7.怎樣理解“建成公平、優質、創新、開放的首都教育和先進的學習型城市,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任務?

建成公平、優質、創新、開放的首都教育和先進的學習型城市,實現教育現代化。這是“十三五”時期首都教育的奮鬥目標,是我們深化綜合改革、推進科學發展的基本方向。所有教育工作都要圍繞公平、優質、創新、開放這四個核心理念進行研究謀劃、統籌推進。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十三五”時期首都教育要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更加公平,確保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均衡。進一步縮小城鄉校際差距,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力度,推進實現“機會公平”;進一步加強特殊群體扶持,依法落實受教育權利。

提升質量是教育事業的永恒主題。首都教育必須把優質作為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堅持規模與質量的統一,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進一步完善北京教育新地圖,擴大優質、特色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高質量的教育需求。

創新是教育發展不竭的動力源泉。要切實深化首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積極構建現代教育治理體系,實現教育領域中政府、學校、社會的新型關系基本形成,市級政府教育統籌力度得到加強,學校依法自主辦學權利得到更好保障,社會廣泛參與支持教育的機制、渠道更加完善。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要服務和服從於國傢對外開放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全局,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統籌協調好教育系統內部、教育系統和社會其他系統、京津冀地區,以及國內國際等的關系,深化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以開放推動教育現代化,增強首都教育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8.“十三五”時期,北京怎樣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傢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在我市中小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是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內在需要。

“十三五”時期,北京將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具體措施包括:

第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育人目標和內容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學校管理等各個環節,融入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全過程。落實新修訂的中小學學科德育指導綱要和學科教學改進意見,把各門課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育人目標和內容具體化,有機融入到學科教學中。

第二,繼續實施中小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十百千”工程,確保義務階段每一個中小學生完成“四個一”活動(至少參加一次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分別走進一次國傢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抗日戰爭紀念館)、參加十次集體組織公益活動、觀看百部優秀影片、閱讀百本優秀圖書、學習百位先進人物、開發建設千餘傢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和聘用千餘名校外輔導員。

第三,實施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提升工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校建設。教育引導中小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發揚傳統美德,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校創建活動,邀請千名傳統文化名傢、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進校園、進課堂;開展民族藝術進校園、京劇進課堂等工作。

第四,實施“七五”普法規劃,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加強中小學法治教育內容系統化和教材科學化建設,提升師生法治素養。

9.未來五年北京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將會推出哪抽油煙機推薦些舉措?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目前,我市在校大學生包括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約有189萬。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未來五年,我市將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為方向,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首先,抓住課堂這個主渠道,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成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資源共享聯盟,打造高質量教學資源庫,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其次,積極構建大學生服務保障體系,要深入實施新生引航工程,全面推進深度輔導和學業輔導,建設學業輔導示范中心,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和危機幹預的水平。再次,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實施專業素養提升計劃,評選建設一批輔導員工作室,凝練推廣優秀成果。還要發揮關工委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高等學校意識形態領域工作中的配合補充作用。

10.“十三五”時期,北京如何提升學前教育服務保障能力?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兒童的品德與性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啟蒙文化知識、鍛煉強健的體魄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我市學前教育的數量、佈局、結構與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多樣化的學前教育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出生人口將迎來新的增長高峰,學前教育面臨首當其沖的壓力。《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提出,到2020年力爭將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鞏固在95%,同時明確瞭政府在提升學前教育服務保障能力方面的責任和任務。

第一,有計劃地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推進落實《北京市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研究制定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新建改擴建、以租代建等方式建設一批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園,不斷提升幼兒園辦園條件,構建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公辦民辦並舉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建設一批學前教育社區辦園點,努力滿足常住適齡兒童入園需求。

第二,不斷完善學前教育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和傢庭合理分擔成本的學前教育運行保障機制,繼續加大對公辦園運行保障的投入力度,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多形式辦園,農村地區實施以財政為主的投入方式。落實好保育教育費減免政策,資助傢庭困難兒童及殘疾兒童接受教育。加強各類幼兒園收費管理。

第三,整體提升幼兒園內涵發展。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堅決防止“小學化”傾向。繼續堅持幼兒園分級分類管理,重視幼兒園課程建設,提高保教質量。健全幼兒園監管體系,完善幼兒園年檢制度,加強對各級各類幼兒園的監督管理。加強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確保幼兒園相關人員配足配齊。規范幼兒園管理,推動依法辦園。加強學前教育教科研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學前教育研究的能力,提高教研指導水平。

11.如何推進義務教育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4鏡頭行車記錄器|四鏡頭行車記錄器|四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四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優質均衡發展?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政府部門必須切實履行的重要職責,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時期,北京將堅持統籌規劃、城鄉一體、分類指導、分步實施,通過調整優質教育資源佈局,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努力縮小區域差距,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名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每一名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一是優化義務教育佈局。統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不斷完善滿足人民需求的“首都義務教育新地圖”。不斷加大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等不達標學校的體育場地、專業教室和食堂等建設,逐步達到本市辦學條件標準。結合新城建設、中心城區人口疏解、城鄉結合部重點村改造,新建一批優質中小學,滿足人口快速聚集區域的入學需求。

二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重組和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采取組建教育集團、形成教育集群、推進學區化管理、實行托管、城鄉學校結盟、名校辦分校、學校發展共同體跨學段合作、優質管理輸出、優秀教師特派等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委托高水平的中小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辦教育機構以及其他教育團體等非營利性機構承辦一批一般校,促進優質資源融通共享。完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促進優質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

三是提高教學工作有效性。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緩解學生的課業負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適應學生身心特征和課程要求的有效教學模式,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12.怎樣促進高中的多樣化特色發展?

高中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一個人從未成年向成年轉折的主要階段,所以,高中階段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將加大力度,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

第一,鞏固和提升“特色高中建設計劃”成效,推動更多學校找準定位,特色辦學,多樣發展。第二,努力構建課程優質多樣、特色鮮明、資源共享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推進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個性發展。第三,加大優質高中資源統籌力度。建立市級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統籌工作機制,進一步擴大我市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通過高中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引導全市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第四,促進辦學體制多樣化,鼓勵城區公辦優質高中寄宿部、國際部外遷,探索民辦機制。

14.如何保障特殊人群受教育權利?

特殊教育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殘疾人的教育狀況良好是社會文明、進步、和諧的重要標志,也是提升首都教育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將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發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實保障特殊人群受教育權利。

一是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教育質量和保障條件。二是推進全納教育和特殊教育學校個別化教育,努力做到“一人一案”,滿足各類殘疾學生的特殊教育需求。三是加強對孤獨癥兒童有針對性的教育訓練研究與資源開發。四是繼續推進北京市融合教育行動計劃,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保障體系。發揮特殊教育支持中心的功能,研究與開發符合通用學習設計理念的融通課程,提升融合教育質量。

13.怎樣推動職業教育按照首都功能定位實現轉型升級?

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十三五”時期,北京市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按照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要求,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第一,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大幅壓縮中等職業教育規模,穩定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積極發展本科及以上層次職業教育,引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學校轉型、調整或退出。推動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資源整合,實施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繼續做好“3+2”中高職銜接改革工作,深化“五年一貫制”高職改革。啟動“3+4”中職與本科銜接和“3+2”高職與本科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完善各級職業教育銜接機制,構建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各級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方面的銜接。

第二,全面深化校企合作。鼓勵各類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舉辦企業大學或特色學院。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導向、學校主體、企業參與、骨幹帶動,在重點發展的行業或區域組建職業教育集團,促進產教融合。推動政府、學校、行業、企業聯動,合作共建研發中心,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和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

第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工作為導向,推動職業教育與崗位核心技能、職業標準對接,及時吸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和新標準。推廣項目教學、任務教學、案例教學、學生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教學模式和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探索現代學徒制試點,開展訂單培養、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等培養模式改革。加強職業院校與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行業企業的合作,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

14.如何整體提升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

高等學校是知識創新策源地、知識轉移發動機和知識傳播主力軍。為瞭整體提升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提出瞭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一是建立高等學校分類指導體系,推動高等學校進一步科學定位,凝聚優勢,特色發展,進一步優化北京高等教育結構和佈局。

二是支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鼓勵高等學校瞄準“世界一流”優化學科結構,凝練發展方向,吸引重點領域領軍人才主導學科建設,積極發展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打造更多優勢特色學科。

三是深化“北京高等教育資源統籌計劃”,完善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積極探索在京中央高校與市屬高校合作共建新機制,進一步推動高校間教學資源共享,建立師生互訪和管理人員互派的長效機制。加大高校資源整合力度,註重內涵發展,提升首都高等教育綜合實力。

四是引導部分市屬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率先探索應用型發展模式,激發高等學校轉型內生動力活力,重點培養服務城市建設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

15.如何大力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

高等學校作為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應當充分發揮學科、人才等綜合優勢,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國傢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為瞭大力增強高等學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從四個方面提出瞭明確的任務和措施。

一是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精尖創新中心,實施一批高精尖創新項目。服務於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強基礎研究,在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研究上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著力提升解決重大問題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以基礎性突破帶動全局性創新。

二是繼續加強北京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基地建設,完善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機制。探索建立有利於科研人員、科技人才、科研成果等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促進技術轉移、升級和產業轉型的靈活機制,以高水平科研推動高效益成果轉化。探索科技創新評價機制改革。

三是支持高校探索建立基於互聯網的科研組織模式,開展跨學校、跨學科、跨領域、跨國界的協同創新。建立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重大研發與應用平臺。

四是加強新型高等學校智庫建設,推進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體系、學術話語體系和科研組織管理體系創新,推動高等學校積極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16.如何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創業?

高校畢業生是國傢寶貴的人才資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涉及億萬傢庭福祉,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是教育領域重要的民生工程。為促進北京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創業,《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明確瞭一系列舉措。

一是落實“高質量就業創業計劃”,完善多形式、立體化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構建“一街三園”的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孵化體系,在中關村、良鄉及沙河高教園區等地分別建設三個市級“大學生創業園”。在此基礎上,推動高校加強大學科技園、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建設。

二是切實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水平。深化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改革,積極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面向全體大學生開發開設職業發展和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強創新創業課程和隊伍建設。

三是探索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協調機制,推進校地合作、校產聯合、校企對接,構建高校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協同育人機制。

四是加大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大學生就業創業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支持市校兩級創業園建設、示范性創業中心建設、創業團隊及創業實踐項目,帶動高校加大對學生創業的投入,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場地和資金支持,力促更多的大學生實現“創業夢”。

17.如何健全終身教育服務體系?

健全終身教育服務體系,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和必然選擇。“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將采取如下措施,完善靈活開放、銜接互通的終身教育體系,加強學習型城市建設。

一是建立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與銜接機制和轉換認定制度,構建市民終身學習“立交橋”。探索試行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院校、成人高等學校之間學分轉換,建立“學分銀行”、“市民終身學習卡”等終身學習制度,拓寬終身學習通道。

二是制定非學歷教育資格標準,依托學分銀行平臺,打通學歷、非學歷、職業資格證書之間的轉換通道,實現學分互認。

三是整合教育、文化、科技、體育等現有優質資源,建成覆蓋全市的終身學習網絡和區域性學習中心,為市民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交流平臺,註重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需求群體提供學習服務。依托北京開放大學建好終身學習系統——京學網。

18.今後五年,北京如何進一步促進民辦教育發展?

截至2015年,北京市共有民辦普通高校15所,民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66所,民辦中學93所,民辦中等職業學校22所,民辦小學60所,民辦幼兒園574所。民辦教育已經成為首都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瞭部分人民群眾對多樣化教育的需求。“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將進一步依法依規加強民辦教育分類管理和分類指導,按照扶需扶特、促優促強的原則,鼓勵引導民辦教育適應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把握發展方向,尋找發展空間,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內涵,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選擇。

一是加強分類指導。以教育需求為導向,針對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民辦教育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差異化扶持與規范管理的配套措施。大力支持舉辦普惠性幼兒園,鼓勵舉辦特色高端幼兒園,加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就近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托幼需求。鼓勵民辦中小學在教育理念、學校文化、特色課程、人才培養等方面探索創新,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選擇。鼓勵民辦高等教育適應首都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向特色化、精品化、高水平方向發展,支持3—5所民辦應用型大學建設。支持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品牌化、集團化發展,充分發揮其在共建教育資源、滿足教育需求、推動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是完善建設機制。暢通社會資金和優質資源進入渠道,鼓勵發展適應需求的民辦教育,建立健全民辦教育準入、預警和退出機制。進一步健全政府補貼、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和捐資激勵制度,加大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支持力度。加強民辦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保障其教師地位和專業發展機會的長效機制。

三是推進規范發展。堅持加強外部監督與健全內控制度相結合,完善民辦教育公共財政扶持和資金使用政策。推進落實民辦學校法人財產權,依法健全資產與財務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加強民辦學校辦學活動監管,完善相關行政執法機制,探索市級審批、區級監管的民辦教育管理體系。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自律、交流合作、協同創新、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作用。

19.“十三五”時期,北京在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促進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大陸商標申請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做出的重要戰略決策。推進京津冀三地教育的協同發展,不僅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題中要義,也能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助力。“十三五”時期,首都教育要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服務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以控制總量、限制增量、優化存量為原則,完善教育協同發展工作機制,形成目標同向、政策協調、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教育格局,引導教育資源佈局不斷優化,整體提升區域教育發展水平。

一是疏解部分高等教育功能,優化提升高等教育辦學水平。不再擴大高等教育辦學規模,不再新設立或新升格普通高等學校,高等教育學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積。城六區高等教育不再校內擴建。不再擴大普通高等學校成人教育、網絡教育、自考助學的面授教育規模。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屬高校通過整體搬遷、辦分校、聯合辦學等多種方式向郊區或河北、天津轉移疏解;紮實推進良鄉、沙河高教園區建設,支持入駐高校本科生基本教學功能和部分實驗室遷入;老校區向研究生培養基地、研發創新基地和重要智庫轉型。在疏解中優化高校佈局和辦學結構,整體提升辦學水平。

二是疏解部分中等職業教育功能,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對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服務能力。不再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辦學規模,不再新設立中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積,中等職業學校不再校內擴建。以區政府為主,疏解城市功能核心區的中等職業學校向郊區轉移。有序推動職業教育學校發展重心向河北轉移,鼓勵中等職業學校在河北獨立或合作發展。在疏解中深化產教融合,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提升服務首都城市發展戰略的能力。

三是減少教育對外來人口的吸引,發揮教育在首都人口調控中的積極作用。壓縮市屬高校京外招生人數,普通高校不再新增招收京外生源的成人教育機構和辦學功能。壓縮中等職業學校京外招生人數。鞏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入學,化解向中心城區流動的壓力。嚴格規范義務教育階段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入學工作,堅持“五證”審核。依法依申請終止民辦學校。支持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遠郊區辦學,接收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

四是服務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堅持高起點、高質量,積極推進城市副中心教育發展,探索經費、編制、辦學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制定實施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設施專項規劃。加大市級統籌力度,通過重點扶持、聯合辦學、加強培訓等方式,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提升教育配套保障水平。適應城市內部功能重組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推動城六區教育佈局優化提升,加大平原地區新城和山區新城的公共教育保障力度。

五是推動教育合作發展。完加強與天津、河北兩地教育部門的聯系,著力推動教育各領域的深度合作,不斷探索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有效模式、路徑和工作機制。鼓勵引導在京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通過合作辦學、學科專業共建、幹部教師交流掛職等多種形式,開展區域教育合作。支持組建京津冀不同學科類型的高校聯盟和職業教育集團,建設北京職業教育服務京津冀課程資源庫。支持中小學校通過教育集團、一體化辦學、教育聯盟等形式共建共享。推動三地在規劃編制、師資培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文字工作、社會大課堂建設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促進北京數字學校面向京津冀地區提供公共教育服務。

20.如何積極擴大教育對外交流合作?

貫徹落實《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幹指導意見》中提出的各項工作任務,充分發揮首都教育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基礎和支撐作用。服務北京市“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將北京建設成為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舞臺,國際學生留學的重要目的地,國際化人才的重要培養地,國際優質教育資源的匯聚和輻射中心。

一是擴大教育對外合作與交流。完善與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等教育高層的溝通協作機制,重點加強北京與國外首都城市、友好城市等政府間教育合作。探索中外合作辦學新機制和新模式,引導對外合作辦學向高質量、規范化方向發展。引進一批高水平合作項目,培養首都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深入推進“留學北京行動計劃”,更加註重國際學生質量,提高學歷生和研究生層次學生比例。

二是提升國際化人才培養水平。重點抓好拔尖創新人才、非通用語種人才、國際組織人才、國別和區域研究人才、來華青年傑出人才等五類人才的培養。鼓勵中小學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交流,學習借鑒國外素質教育和均衡發展的辦學理念和模式,積極拓展中小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推進國際理解教育和校園多元文化建設,營造有利於創新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氛圍。

三是進一步完善教育外事管理體系建設。實施《北京市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資格認定和監管辦法(試行)》,研究制定《北京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管理辦法》、《北京市國際學生招收和培養規定》等相關管理辦法,加強教育涉外法律法規和制度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外事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加強分類指導、統籌協調,進一步加強高校和中小學的外事集中統一領導和機制建設,加強對涉外教育團體、民辦教育機構與境外非政府組織開展合作項目及交流的政策指導,提升服務各級各類學校的水平。

21.“留學北京行動計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大力發展來華留學事業,是國傢加強對外人文交流、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實現共同、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北京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促進教育現代化、國際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全面提高學校國際化和現代化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為加強北京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北京來華留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北京市於2011年制定瞭“留學北京行動計劃”。具體內容包括:

第一,優化北京留學環境。根據國傢有關政策法規,不斷完善來京留學政策規定,建立和完善市教委牽頭,外事、公安、發展改革、財政、人力社保、文化、衛生、旅遊等部門參與的市級層面的工作協調機制。不斷提高新興學科和專業的水平和吸引力,優化留學人員教育學科專業及教育資源結構。完善質量建設體系,完善獎學金體系建設。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擴大宣傳北京留學環境。

第二,促進來華留學教育的科學發展。采取國際通行的審核、考查、考試等相結合的靈活招生方式,規范招生錄取。不斷創新留學人員教育培養模式,探索進行學歷教育彈性學制試點。在繼續提高傳統優勢留學專業建設水平、打造漢語授課品牌專業的同時,增加開設英語授課學位及進修課程和與國際教學內容銜接的課程,重點支持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優勢的學位課程。推進中外學生趨同管理,改善留學人員的生活服務,支持留學人員開展社會實踐,加強畢業生服務。

22.如何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以轉變政府職能和簡政放權為重點,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提供改革教育服務水平。明確各級政府責任,規范學校辦學行為,促進管辦評分離,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十三五”時期,北京將采取以下措施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一是完善教育統籌機制。加強市級政府教育統籌力度,完善市政府統籌推進、教育管理部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協作、各區政府聯動的教育統籌工作機制。建立部市聯席會議制度和年度會商機制。建立公眾參與、專傢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重大決策程序,確保全市統籌教育改革發展的決策和政策措施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統籌推進首都教育現代化。

二是切實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依法細化市、區兩級政府發展教育的職責權力,明晰各政府部門的教育職責,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規范權力運行程序,確保教育責任履行到位。探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更有效地激發各教育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市場配置教育資源的有效性。

三是改變直接管理學校的單一方式,減少政府對學校的檢查評估。全面推進教育領域信息公開。拓寬傢長、社會組織等主體參與教育管理、評價和服務的渠道,完善多元參與、平等協商、合作共治機制。加強與社會各界、新聞媒體的溝通協調,引導形成支持教育改革創新的良好氛圍。

23.今後北京將怎樣推動公辦學校辦學機制改革?

《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深化公辦學校辦學體制改革,積極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扶持薄弱學校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增強辦學活力,提高辦學效益。各地可從實際出發,開展公辦學校聯合辦學、委托管理等試驗,探索多種形式,提高辦學水平”。推動公辦學校辦學體制改革,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有助於激發教育活力,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將進一步推動公辦學校辦學體制改革。首先,完善面向社會開放辦學的機制,積極探索利用社會資源促進學校特色發展,促進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融通共享,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其次,擴大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范圍和規模,深化委托辦學、合作辦學等試點。最後,充分利用首都資源集聚的優勢,繼續推動在京高等學校、教學研究與教育科研部門、社會機構參與和支持中小學發展。

24.如何深化教育督導改革?

“十三五”時期,北京將進一步強化對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統籌開展學校督導工作,切實加強教育評估監測體系建設與實施,著力加強教育督導履職能力建設,不斷推進首都教育督導工作取得新成效,為促進首都教育改革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一是建立現代教育督導體系。按照“政府統籌、強化職能、多元參與、權威高效”的總體思路,堅持教育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統籌有力的原則,深化管辦評分離,創新教育督導體制機制與模式,建立與首都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教育督導體系,全面提升教育督導的法制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

二是全面推進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督導工作。加強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職能體系建設,健全各級各類教育督導評估與質量監測制度,明確重點、統籌實施教育督導評估與質量監測。積極培育第三方教育評估監測機制,全面提升教育評估監測水平。

三是研究制定對政府履行教育職責、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狀況和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開展督導評估與監測評價的政策、標準、工具和規程,切實加強教育督導的制度保障和工作基礎。推動區域交流合作,建立充分合作、高效開放的跨區域教育督導體系和工作機制。

25.“十三五”時期,北京在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將有哪些新突破?

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傢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養的樞紐環節,關系到國傢發展大計,關系每個傢庭的切身利益,關系億萬青少年學生前途命運。《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首都實際的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

一是完善各級各類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義務教育階段堅持免試就近入學,積極推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完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統籌分配辦法,推動實現每所初中校學生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基本均等。調整中考科目和分值,改革考試內容與形式,加大招生政策向高中資源比較短缺的區域和一般初中傾斜。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完善綜合素質評價辦法,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調整統一高考科目,改革考試內容與形式,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擴大本科農村專項招生計劃,穩步調整高考錄取批次,不斷完善高校招生選拔機制,減少和規范招生加分項目。加快推進高職分類考試,逐步提高通過分類考試錄取考生占高職院校招生的比例。探索職業院校招收初中畢業生改革試驗。推進成人高考改革試點。

二是完善配套措施。及時制定完善全市初中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京接受義務教育後升學等方面的具體實施辦法和年度工作方案,給考生和社會明確、穩定的預期。加快完善中學課程計劃,改革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和方法,逐步推廣走班制。加強中學生學業規劃指導,增強學生自主選擇考試科目和升學目標的能力。保障學校教學、實驗等資源配置,加強教師和教學管理隊伍配備和培訓。完善考試招生技術設備配備,做好命題中心和標準化考點建設。

26.什麼是“市級統籌優質教育資源項目”?具體內容有哪些?

“十二五”時期,北京市推進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通過中招新增“市級統籌”等途徑推動各區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降低區際差距,取得較好成績。“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將繼續完善市級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統籌機制,新建10所市級統籌優質高中,發揮優質高中的帶動作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數量和覆蓋范圍。繼續安排部分優質高中招生計劃跨區分配到校。

目前,市級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統籌方式分為四類:一是十所優質高中的跨區縣招生計劃(簡稱“統籌一”);二是部分優質高中新建或擴建校區或城鄉一體化學校的招生計劃(簡稱“統籌二”);三是部分藝術、體育類高校與普通高中聯合培養的專業招生計劃(簡稱“統籌三”)。四是對於中招升入優質高中比例低於30%的一般公辦初中,采取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補足名額,確保每所公辦初中校學生升入優質高中機會不低於該校當年具有升學資格人數的30%(簡稱“校額到校”)。

27.今後五年,北京將怎樣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主,健全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全面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實現首都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是全面提升中、小、幼幹部教師專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擴大幼兒教師的培養規模,加大幼兒教師的培訓力度,普遍提升幼兒教師素質。實施北京市“十三五”時期中小學幹部、教師培訓計劃,突出市級高端培訓和鄉村教師培訓。實施“首都名師、名校長(園長)、教育傢培養計劃”“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發展計劃”“學科教研組長培訓計劃”“培訓者培訓計劃”和“鄉村教師支持計劃”。

二是繼續實施“文具用品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支持教師到企業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進行實踐活動,完善從行業、企業引進或聘請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到校任教的機制,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三是推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面向海內外聘請、引進、遴選和資助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知名學者、學術帶頭人、高級管理人才,搭建人才梯隊,組建學術團隊。實施首都高校“長城學者計劃”和“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培養和資助一批中青年拔尖人才。實施“創新團隊建設提升計劃”,在市屬高校中遴選一批創新團隊,增強其競爭國傢級創新團隊的能力。

28.如何保障教師的地位和待遇?

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是我黨長期堅持的一項政策。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事關教師的切身利益,對教師的成長和教師職業的吸引力有重大影響。為穩定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各級政府必須建立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機制。

一是完善教師績效工資,探索按崗位、任務、業績確定報酬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調整績效工資結構,提高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二是完善鄉村教師工資、職務聘任等傾斜政策和津貼補貼制度,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各有關區依據不同鄉村學校實際情況、教師不同崗位和任教年限實行差別化的補助標準,提高鄉村教師崗位的吸引力。三是探索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努力提高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在全社會大力營造關心支持鄉村教師的濃厚氛圍。四是建立教育人才生活需求調查制度,以養老保險、醫療和住房等保障為重點,優化教育人才發展的生活環境。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住房保障范圍,支持鄉村學校建設周轉宿舍,幫助鄉村教師解決工作和生活困難。五是繼續做好“北京市人民教師獎”和北京市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表彰工作。

29.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教?

“十三五”時期,要從首都教育實際出發,全面推進依法治教,著力促進首都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系統完備、層次合理、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首都教育法規制度規范體系,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學校依法治校、教師依法執教、社會依法參與和監督評價教育發展的教育法治實施機制和法治監督保障體系,廣大幹部教師依法治教的意識和能力顯著提升,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體系健全完備,為全面實現首都教育現代化提升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完善教育法規體系。適應首都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按照國傢教育法律法規修訂進程,做好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的修訂工作,不斷完善首都教育法規體系。推進《北京市教育督導條例》和《北京市終身學習促進條例》的立法工作。積極跟進《民辦教育促進法》、《職業教育法》、《學前教育法》等國傢教育法律法規制定修訂工作,適時修訂北京市實施辦法。

二是完善重大教育決策制度。建立公眾參與、專傢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的重大決策程序。完善行政決策風險評估機制,把風險評估結果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加強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建立專門的教育行政執法隊伍,及時查處各類教育違規違法辦學行為,依法建立規范教育秩序的長效常態管理機制。強化行政程序規范,完善教育行政復議、教育行政訴訟、行政賠償等制度。

三是切實嚴格依法行政。切實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深化教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事中和事後監管。切實履行法定監管職責,著力加強執法隊伍和能力建設,推進教育行政綜合執法。健全教育糾紛處理機制,依法通過行政復議、教師申訴、學生申訴、信訪等途徑妥善處理各類教育糾紛。充分發揮機關法律顧問在推進依法行政中的作用。

四是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章程建設,實現“一校一章程”,確立依照章程規范管理學校的制度體系,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形成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推行依法治校達標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全面開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活動。

30.如何加強教育經費保障?

提高教育經費保障水平,還是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下工夫,確保教育投入總量與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相適應、教育投入結構與教育佈局結構變化及教育發展規律相適應、經費使用效益與實現首都教育現代化目標需求相適應。

一方面是完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機制。依法增加政府投入,各類學生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支出逐步增長。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增強市級教育經費統籌能力。增量經費主要向財力薄弱區、人口導入區域、薄弱學校傾斜。完善稅收減免、金融扶持和政府獎勵等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社會積極捐贈,提高高等學校積極爭取社會捐贈的意識和能力。

另一方面是提高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效益。堅持依法理財,嚴格執行國傢財政資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財經紀律。探索創新經費投入方式,進一步提升經費投入政策的科學性和資金使用的效益。加強預算管理規劃性,根據重大項目規劃建立教育經費中期財政規劃。加強預算編制質量管理,提高預算編制質量和水平,提高預算執行效率。完善教育財政咨詢制度,增強經費分配的科學性。建立健全學校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強化內部控制建設,規范學校經濟行為,防范財務風險。在高等學校試行設立總會計師職務,提升經費使用和資產管理專業化水平。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完善經費和資產管理使用效益的績效評價體系。完善績效撥款制度,強化績效導向的經費分配和管理制度。實施學校“陽光財務”工程,建立財務信息公開制度,繼續推行收費規范公示制度。落實和完善各級各類教育資助政策,精準幫扶傢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31.今後五年,北京將怎樣統籌配置教育資源,以實現教育空間優化佈局?

教育資源空間佈局是關系城市人口分佈、城市整體規劃和區域發展是否科學合理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時期,北京市要堅持優化城區、強化郊區的原則,推進教育資源空間佈局調整,充分發揮教育對人口分佈的引導作用、對城市規劃的支撐作用和對區域發展的引領作用。

一是基礎教育均衡配置。結合首都人口遷移聚集分佈趨勢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強化市、區(縣)政府科學統籌配置力度,促進中小學教育資源在區域內和區域間均衡配置。嚴格執行辦學條件標準,確保城市新建小區配套中小學建設達標。依托名校繼續推進名校辦分校,在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區新建改建一批辦學條件好、教育質量高的學校,滿足人民群眾對“上好學”的要求。

二是職業教育協調配置。加強北京市職業教育專項設置規劃,調整職業學校佈局與產業佈局相協調。推進職業學校與行業、產業、企業的合作,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推進京津冀區域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工作,牽頭建好京津冀交通職教集團。

三是高等教育優化配置。形成與京津冀區域空間佈局相協調,與產業結構相適應,與首都城市發展需求相結合的首都高等教育資源空間佈局。制定拆遷補償、專項資金支持和獎勵等政策,推動首都高校積極調整教育資源空間佈局,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沙河和良鄉高教園區建設。

32.未來五年,北京怎樣培育“互聯網+教育”的新型發展形態?

“互聯網+”深刻影響著教育資源的配置和整合,放大瞭優質教育資源的作用,為實現教育公平與卓越創造瞭有利條件。首都教育要積極借助“互聯網+”,優化教育管理水平,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建立開放、多元的在線教育管理與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教育與互聯網深入融合,培育“互聯網+教育”新型發展形態。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綜合支撐能力的性能提升工作。實施北京教育信息網的升級換代與優化,研究並推廣無線網絡教育教學應用規范,為各類應用提供安全、優質、高性能的台中抽水肥 運行通道和平臺。

二是提升教育管理服務的信息化水平。整合優化已有業務系統,建成貫通市區,銜接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集政務公開、在線互動、資源服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首都教育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提升首都教育信息管理與服務水平。

三是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利用信息技術助力教學改革,探索實踐“微課程”、“翻轉課堂”、“慕課”等新型教學模式。持續推進北京數字學校、數字化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設,繼續整合中小學名校名師資源、電子教材及各類企業優質資源,進一步豐富完善教育資源供給體系。加強各級教育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的實踐技能培訓。

33.怎樣充分發揮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深化首都教育綜合改革中的作用?

“十三五”時期,教育系統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將堅持從嚴從實,堅持首善標準,緊密圍繞首都教育改革發展大局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提升科學化水平,切實為全面深化首都教育綜合改革、落實“十三五”規劃任務提供堅強保證。

一是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夢學習教育,推進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不斷堅定黨員幹部和師生員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完善黨委理論中心組和黨支部理論學習制度,提高理論學習質量。創新理論學習形式和載體,善於運用新媒體開展理論宣傳教育,不斷增強理論學習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加強宣傳理論陣地建設和管理,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健全輿情研判、信息通報、事件處置、督查指導工作機制,牢牢把握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建立一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努力打造一流理論研究高地、決策咨詢智庫和人才培養基地。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50問”系列重大課題研究,透徹回答師生思想理論困惑。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青年骨幹、學科帶頭人和專傢名師的培養,創辦高水平理論刊物,資助出版“北京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文庫”。

二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規定》等文件精神,不斷加強教育系統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貫徹落實《2014—2018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突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做到人崗相適,嚴格條件程序、嚴守紀律要求,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按照重德才、重實績、重基層的用人導向,加強優秀年輕幹部、後備幹部以及各年齡段幹部的培養使用。健全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體系,堅守“三嚴三實”,加快知識更新,加強實踐鍛煉。強化幹部管理監督,健全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強化幹部問責,研究建立幹部能上能下的工作機制。全面做好離退休幹部工作。

三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統籌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實施高校黨建難點項目支持計劃、學生黨員先鋒工程,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完善院(系)黨組織和黨支部發揮作用機制,增強基層黨組織生機活力和戰鬥力。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完善發展黨員質量保證體系,落實黨員教育培訓規劃,加強黨內政治生活,突出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從嚴管理黨員,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健全黨建責任體系,完善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制度。健全基層黨建經費保障制度和基層黨務幹部激勵機制。加強中小學黨的建設,提高黨建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探索民辦學校黨組織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法。

四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紀依規治黨,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紀律建設。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切實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實踐好“四種形態”。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層層明確責任傳導壓力,建立和完善考核結果運用制度,按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強化責任追究,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化廉政風險防控,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規范權力運行,加強監督執紀問責,持續保持遏制腐敗的高壓態勢,努力構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弛而不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防止“四風”反彈,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加強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廉潔自律意識,樹立良好政風行風,堅決整治和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切實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培育清廉、陽光、公正的廉潔環境。

五是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完善基本標準,推廣特色成果,實施高校“平安校園”建設提升工程,推進中小學校“平安校園”建設。加大校園安全物防、技防建設力度,完善校園安防基礎設施設備,推動技防系統整合,建設信息化管理平臺。推動建設“課堂教育、日常宣傳、專題活動、實踐體驗”四位一體的學生安全教育體系,提高安全教育整體水平與效果。完善高校網格化、等級化安全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校園安全管理與防范的規范化、精細化水平。完善隊伍培訓機制,健全高校安全穩定處級幹部培訓、新任幹部培訓和專項業務培訓三者結合的培訓體系。加大校園及周邊綜合治理力度,營造良好校園及周邊育人環境。

六是全面加強統一戰線與群眾工作。完善高校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和院(系)基層各負其責、協調配合的大統戰工作格局。制定實施《關於加強新形勢下北京高校統戰工作的意見》。深入推進“123”工程、“心橋工程”、“三個10%”計劃,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分層分類加強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導。加強對民主黨派基層組織的政治領導。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抵禦和防范校園傳教滲透。做好港澳臺僑學生工作。加強黨對群眾工作的領導,發揮群團組織在學校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中的作用。

34.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特色有哪些?

“十三五”教育規劃是在延續“十二五”教育發展、落實中長期規劃綱要的關鍵節點進行研究制定的,既要承前,又要啟後,因此具有其獨特的作用。

一是進一步明確瞭新時期教育發展的定位。規劃充分總結瞭“十二五”時期,尤其是首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啟動以來首都教育取得的長足進步,深入分析瞭現階段面臨的新形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始終以中長期規劃綱要明確的各項任務和目標為依據,切實地把“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五大發展理念”、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傢戰略等與深化首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緊密結合,把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作為根本目標,進行整體的謀劃。

二是突出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在研究部署各級各類教育工作的基礎上,規劃把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作為主要任務的一項重要內容,把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作為單獨一個部分,進行論述。尤其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方面,分別強調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辦學體制改革、教育督導綜合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五個方面,明確瞭改革的方向、任務和目標。

三是強化瞭教育規劃的落實。為瞭確保“十三五”時期各項任務能夠落地,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紮實推進,在對主要任務進行深入研究、精準分析的基礎上,將各項任務項目化,提出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教育服務保障、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改進,學前教育服務保障,義務教育優質資源擴大整合,市級統籌優質教育資源,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一流學科和特色學科建設,高水平交叉人才培養,高精尖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高校高質量就業創業,終身教育特色實踐基地與平臺建設,民辦學校支持鼓勵,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市行政副中心教育配套建設,擴大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教育督導與評價專業化建設,教師隊伍補充和綜合素質提升,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與服務共20個重點項目,顯著突出瞭“十三五”時期首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35.如何保障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順利實施?

《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是指導未來五年我市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貫徹落實《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職責。為保障規劃順利實施,我們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強化責任落實。各區、各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出發,制訂本區、本部門、本學校實施規劃的具體方案、年度計劃和政策措施,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各區、各部門要把規劃作為項目審批和安排資金的重要依據。二是認真組織實施。《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確定的各項指標要納入市政府,以及各部門、各區的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市教委對《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實施年度監測,發佈年度監測報告。市政府教育督導部門定期開展《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重大任務實施情況的督導,並向社會公佈督導檢查報告。三是加強監督檢查。配合市人大、政協定期開展《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要建立法定程序和渠道,使社會公眾能夠有效參與對《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四是營造良好環境。增強各級政府和社會優先發展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動員全黨全社會進一步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為《北京市“十三五”教育規劃》的實施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w22w22w22w22解讀:

我是北京人,老北京,到我這輩混瞭一半的上海血統,呵呵,挨罵的地方集齊瞭。我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這年頭最好的就是自由,誰都能說說,即使被罵到死,也能說說。我的意見是,堅決給出去!強烈支持!

最好每個省分幾個,除瞭帶北京的全給出去,帶北京的全去郊區,要不然上個大學還住傢裡像什麼樣子!

河北省太少瞭,建議在保定和石市各放一個,然後放一些到缺乏好大學的中西部省份去。

另外此政策肯定會引起學生老師的不滿,企業總部在京的也會有壓力,後者遷一些央企出去就可以解決,前者的話反正不滿也頂多嘀咕兩句,學生四年到十年咬咬牙過去瞭,老師則數量比較少,而且在學校體制牽扯的比較深,不會出什麼問題。其實也應該讓一些老師到社會裡去打拼,換上新鮮血液,加快流動性。

其實要說高考各個區域大同分大同考我也是堅決支持的,大學教育應該優中選優,不能搞地域歧視,照顧加分之類的專辟學校接收就可以,其他的人一視同仁。

長久以來,北京呆的不是北京人,是不是北京呆的都抹黑北京人已經成為新常態,北京兩千萬人口,土著有幾百萬就頂天,其他的全是各地所謂的精英們,其實北京土著是真熱心腸、真樂天、也真上進(胡同躥子們除外。),隻不過在天南海北的精英面前不堪一擊不值一提,北京人有沒有受到首都的好?當然有,大大的有,光是那奧運會的氣派,就夠北京大爺們吹上一個世紀。您到街頭巷尾瞧瞧,大媽跳廣場舞的時候,大爺們蹲在胡同口當胡同政治局,那份骨子裡的高傲和自豪,這是大首都給我們的。首都方方面面受到關註,受到照顧,也就成瞭慣性,各種好處並不是要來的,中關村的碼農富翁們,CBD的大鱷土豪們,國貿靚麗的白領奴工們,都不是北京人求來的,相反,老北京人被遷出瞭城區,趕出瞭三環,甚至四環五環都住不下去,被社會精英們以絕對優勢驅趕到瞭城市邊緣,龜縮在一角,背著大傢的唾罵——盡管他們依然為自己是老北京而自豪、高傲且假裝對一切指責不屑一顧。那些住在北京,享用著三甲醫院、優質學校、燈紅酒綠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的人,卻並不是北京人,也從來沒把自己當成北京人,他們因為霧霾天氣罵北京卻不知道北京大爺自我安慰有點霧睡得踏實,他們因為擁擠的地鐵罵北京卻不知道大媽跳廣場舞是大爺蹬三輪接送,他們因為北京的房價、物價、旅遊價格甚至雞的價格罵北京,卻不知道北京人早已退出五環固守六環卻也因為全國財富在此會集而不得不和帶來財富的人承擔一樣的價格,他們因為工作難找罵北京卻不知道北京人一貫的工作理念就是過日子、幹點事情、別閑著、有點用,跟他們搶工作的都是和他們一樣的想要留下或已經留下的人,他們因為治安罵北京,但卻不知道北京的治安曾經被熱血的北京爺們們捍衛的鐵桶一般,他們因為北京罵共產黨、罵國傢,卻不知道北京人,哪怕牢騷再多,也不會幹端起飯吃飯放下碗罵娘的事情。後來,幸而玫瑰和果子貍帶來瞭非典,他們全都走瞭,走的一幹二凈,走的毫不猶豫,走的大義凌然,他們說——我要回傢。他們從不是北京人。那段日子裡,北京幹幹凈凈的大街上,沒有瞭尾氣、喧囂、雜亂和墮落,那些退守郊區的老北京,又拿回瞭自己的北海公園和玉淵潭,他們在長安街平安大道上遛彎,跟晚輩叨叨:這有點像當年的北京城!是的,即使這樣,他們也很少抱怨,更不會怨恨。即使他們的舊城改造遠沒有後來酒仙橋那邊的一夜暴富,但他們不後悔,不抱怨,不怨恨。他們承擔瞭一些,卻從未奢望得到一切。最後,他們也不會忘記自己的那份高傲和局氣。“我們有奧運”,老頭說,臉上流露著和平時一樣的那份驕傲,北京的驕傲。
arrow
arrow

    bzpxn311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